■“关注创新人才培养系列评论”之四
中美贸易争端引起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也引起国人从教育等领域深入反思。实际上,新中国在成立之初,之所以能实现独立自主、蓬勃发展,教育的作用功不可没。爱国主义教育激励国人在逆境中奋发图强,绝不甘当其他强国的附庸。价值观教育让国人信仰坚定,团结一致建设新中国。加上全民扫盲运动、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我国在人口数量世界第一的情况下,实现了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创造出让全世界震惊的辉煌。另外,高等教育为国防科技事业输送了大批人才,使我国在短时间内就有了专业和技术方面的支撑。
彼时的教育经验对国人而言,依然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进入新时代,只要继续保证教育履行职责,不管是贸易摩擦还是所谓的科技封锁,都挡不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步伐。教育系统应培养出高度认同中国历史与文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光荣使命的接班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出肯吃苦耐劳的高素质人才和“我愿以身许国”“勇攀科技高峰”的科学家。
教育系统要履行上述重大责任,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大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与熏陶,要全面实现基本科学素养的普及;在高等教育阶段,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坚持用价值观引领知识教育”。中美贸易争端和美国对中国许多方面的打压,给现在的大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课,让广大青年学生意识到国家之间的竞争仍然激烈,“落后就会挨打”依然是一种国际现实。广大高校有必要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开展丰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等教育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对此,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进行推动。
其一,充分利用好学生集体建设这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学生集体是目前我国高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学生集体内部的风气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乃至方方面面,并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产生影响。相关研究也发现,学生集体建设能帮助学生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构建。因此,高校在学生集体建设中,要让大学生自觉树立起坚持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谋复兴的志向,这将激励我国新时代的大学生努力学习,坚定为人民服务的青春报国之志。
其二,让每位高校教师牢记“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职责。有些高校教师曾经可能觉得“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自己关系不大。而随着中美贸易争端的加剧,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领悟了“科学是无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这一事实,深刻意识到人才培养必须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引导,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80多年前,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千千万万个普通的中华儿女挺身而出,发出“中国不会亡,因为有我”的呐喊;今天,在面临美国打压的时候,千千万万个普通的中国人依然会自信而坚定地喊出:“中华民族一定会实现伟大复兴,因为有我。”作为教育工作者,更要不忘初心,牢记“民族复兴,教育有责”的使命。
(作者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29日第2版